撤下埃文斯与拉什福德引发争议,滕哈赫坦言伤病困扰下的无奈抉择
在英超联赛第28轮的一场焦点战中,曼联客场1-2不敌劲旅阿斯顿维拉,这场失利不仅让球队的争四前景蒙上阴影,更因主帅滕哈赫的一次换人调整引发轩然大波,比赛第65分钟,滕哈赫用年轻小将梅努换下中卫埃文斯,同时将状态低迷的拉什福德移至替补席,这一决策被部分媒体和球迷斥为“败笔”,赛后,滕哈赫在新闻发布会上直面质疑,语气沉重地解释道:“埃文斯有伤在身,拉什福德也尚未完全恢复,这样的调整并非我所愿,我们必须在有限的资源中做出最艰难的选择。”
伤病潮席卷,曼联锋线捉襟见肘
本赛季,曼联的伤病问题如影随形,锋线核心拉什福德自年初脚踝扭伤后,状态一直起伏不定,本赛季英超仅打入7球,与上赛季的30球表现相去甚远,而老将埃文斯虽已36岁,但作为后防中坚,他的经验本是球队在逆境中的宝贵财富,赛前医疗团队评估显示,埃文斯的腹股沟旧伤复发,无法坚持全场,滕哈赫坦言:“我们本希望埃文斯至少能踢满70分钟,但半场结束时他的疼痛感加剧,拉什福德的情况类似,他的脚踝仍需要每周注射止痛剂才能上场。”
这种被动调整的背后,是曼联整体阵容深度的不足,本赛季至今,球队已有超过15名球员因伤缺席至少一场比赛,锋线更是重灾区,除拉什福德外,马夏尔、桑乔等人也长期高挂免战牌,迫使滕哈赫频繁启用青训球员,英国《卫报》评论称:“曼联的伤病危机已从偶然事件演变为系统性难题,医疗团队与教练组的沟通断层可能是关键原因。”
换人决策的战术逻辑与舆论反弹
对阵阿斯顿维拉一役,滕哈赫的换人初衷源于战术平衡,撤下埃文斯后,他原本计划让卡塞米罗回撤至中卫位置,以释放梅努的进攻潜力,这一调整导致曼联后防瞬间失控:第73分钟,维拉前锋沃特金斯利用卡塞米罗的站位失误打入制胜球,拉什福德的下场让曼联左路进攻彻底瘫痪,替补登场的加纳乔虽拼尽全力,但缺乏经验的他多次在关键传球时失误。
球迷与名宿的批评声浪随之而来,前曼联队长罗伊·基恩在直播中直言:“撤下埃文斯等于自毁长城,拉什福德或许状态不佳,但他是唯一能创造威胁的边路爆点。”社交媒体上,“滕哈赫下课”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有球迷讽刺道:“用一名青训中场换下唯一健康的中卫,这简直是自杀式换人。”
面对质疑,滕哈赫在赛后发布会上略显疲惫地回应:“球迷的愤怒我理解,但没有人比我更清楚球员的身体状况,如果埃文斯和拉什福德是100%状态,我绝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必须在保护球员和争取胜利之间找到平衡,尽管这往往两难全。”
深层次问题:阵容老化与引援失误
曼联本赛季的挣扎,远非一次换人决策所能概括,自弗格森退休后,球队在引援上屡屡受挫,锋线尤其明显,拉什福德作为青训瑰宝,近年来饱受心理压力和伤病困扰,而俱乐部未能为他找到合适的轮换者,埃文斯这样的老将之所以被重新签回,正是因夏窗未能成功引进年轻中卫。
数据统计显示,曼联本赛季的锋线进球效率位列英超倒数第四,而防守端因伤病导致的阵容变动高达20次,滕哈赫强调:“我们正在重建,但重建需要时间,去年夏窗我们错过了几名关键目标,如今只能依靠现有球员咬牙坚持。”《曼彻斯特晚报》分析称:“滕哈赫的战术体系要求高强度压迫,但这套打法对球员身体消耗极大,若不改善医疗保障和阵容规划,类似争议只会不断重演。”
未来展望:寒冬中的微弱曙光
尽管外界批评声不绝,但曼联管理层目前仍坚定支持滕哈赫,俱乐部足球总监默塔夫在近日采访中表示:“我们信任滕哈赫的长期计划,球队的年轻化进程需要耐心。”值得注意的是,本场替补登场的梅努虽未能挽救败局,但他的突破和传球多次制造威胁,或许正是曼联未来重建的希望。
对于拉什福德和埃文斯的使用,滕哈赫也释放出积极信号:“他们会在国际比赛日后回归,但我们必须更谨慎地管理他们的出场时间,接下来的每场比赛都是决赛,我们需要每一个人。”随着英超争四进入白热化阶段,曼联若想扭转局势,不仅需要主帅的战术智慧,更需一点运气远离伤病阴霾。
正如《泰晤士报》所评:“曼联的困境是足球世界的缩影——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滕哈赫的无奈抉择,或许正是这道鸿沟的残酷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