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NBA对博彩行业的态度以警惕为主,联盟曾长期禁止与博彩相关的商业合作,并严厉打击球员参与赌球的行为,2007年,前裁判蒂姆·多纳吉因参与赌球被判入狱,成为联盟历史上最著名的丑闻之一,此后,NBA加强了监管措施,试图与博彩划清界限。
2018年成为转折点,美国最高法院推翻《职业与业余体育保护法案》,各州陆续将体育博彩合法化,NBA迅速调整策略,与多家博彩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包括数据销售、品牌推广和联合营销,2022年,NBA与Caesars Sportsbook达成多年赞助协议,其标志出现在比赛转播和球场广告中,联盟总裁亚当·萧华公开表示:“体育博彩合法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主动参与并规范这一领域。”
支持者认为,合作能为联盟带来巨额收入,据估算,博彩行业每年为NBA创造超过20亿美元的直接或间接收益,包括转播权分成、广告费和数据许可费,博彩被认为能提升观众参与度,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比赛。
尽管商业利益显著,但博彩合作的隐患不容忽视,首当其冲的是假球风险,历史上,博彩与体育的结合曾多次导致丑闻,1919年芝加哥“黑袜事件”中,八名棒球球员因收受贿赂打假球被终身禁赛;2005年,德国足球裁判霍伊泽操纵比赛结果,震惊欧洲足坛。
在NBA,争议事件也已显现,2023年,一名发展联盟球员因违规下注被联盟禁赛;同年,季后赛中多次出现争议判罚,社交媒体上涌现“裁判操纵比赛”的指控,尽管联盟强调其监管体系完善,但批评者指出,博彩公司对比赛数据的实时访问可能为内部人员提供操纵比分的便利,前球员杰伦·罗斯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当博彩广告无处不在时,球员和裁判面临的诱惑是前所未有的。”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公众信任的流失,球迷对比赛真实性的质疑会直接损害联盟的声誉,一项民调显示,35%的年轻球迷认为“博彩合作让比赛结果更不可信”,若假球丑闻爆发,NBA可能面临法律诉讼、赞助商撤离和观众流失的多重打击。
NBA声称已建立“全球体育界最严格的反赌体系”,包括以下措施:
这些措施仍存在漏洞,监管范围难以覆盖低级别联赛和发展联盟,而这些领域更易被博彩渗透,新兴的“微观投注”(如某一回合的得分或犯规)增加了监控难度,球员通过亲友间接下注的行为难以追溯,体育伦理学者戴维·福斯特指出:“联盟的监管依赖于自律与技术,但博彩行业的资本力量可能超越这些防线。”
NBA面临的是一场商业与伦理的博弈,从短期看,博彩合作确实带来了经济红利;但从长期看,若诚信受损,联盟的根基可能动摇,其他体育联盟的教训值得借鉴:欧洲足球多次因假球事件导致品牌价值暴跌,而日本相协因赌球丑闻失去大量传统赞助商。
为平衡利益与风险,专家建议NBA采取更透明的措施: